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百态 > 正文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作者:苏婉蓉 2022-12-18 14:56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1655   
文章摘要
志在清廉,志在豪放,志在永恒出自清代著名学者叶燮的诗歌作品《原诗》该书分为两部分,内部分是诗歌原理,主要讲述诗歌的发展和创作,外面部分是诗歌...

志在清廉,志在豪放,志在永恒出自清代著名学者叶燮的诗歌作品《原诗》该书分为两部分,内部分是诗歌原理,主要讲述诗歌的发展和创作,外面部分是诗歌批评,主要是关于拙劣的作品在《原诗》中,叶燮论述了诗人的志与其诗歌创作和风格的关系:志之源,虽大小远近不同,是志,但当充满我才,识,勇,劲四个字,他便会景仰,他便会激动,他便会就近见你志高清净,志气豪迈,致远永恒认为诗歌创作的关键是表达诗人的志向,志向有高低,大小,远近之分如果你不断地用才华,勇气和学术能力来充实它,并保持雄心壮志,写出来的作品就会简洁流畅,文字苍劲有力,思想深刻

引文虽然只有15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

中国古代先贤早就认识到文艺作品与创作主体的一致性,即文学如人的问题这一思想最早被收录在诗言志,有德者必有言,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写之,意为声等观点中汉代的杨雄进一步阐明了其内涵,指出:言与心声也,书,心画也,图之形,君子小人见之认为可以通过语言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之后在曹丕的文琪说和南朝文学批评家的影响下,特别是刘勰,钟嵘等人的体才论,这一观点被大家普遍接受白居易说: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当你读了你的诗,你就知道你是一个人苏轼在评价哥哥苏辙的文章时,也认为:子以言不如仆,而世人不知,故以为不如,其深不甘人知,其文如其人也虽然这个观点受到了后世一些学者的质疑,比如晋代的元好问,他说心志总有扭曲,文章不如被人看可是,绝大多数文学批评家仍然认为文学品质与性格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宋濂认为:诗是心的声音声为气所生,声为其人所形刘熙载辩道:诗出于人品龚自珍也认为:诗与人是一体的,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就完了引文中,支持叶燮主张的就是上述观点

基于对文如其人观点的认识,古人十分重视创作主体情感的培养从孔子鼓励学生言志开始,重视志向就成了后世各类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功课诸葛亮教育儿子诸葛瞻:不学无术,不学无志嵇康训诫子女:没有志气的人是没有人性的王阳明教导他的学生:世上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意志可以成就的虽然有很多本事,但没有一个不上进的不立,犹如船无舵,马无衔古人既提倡志气,又强调要有志气,要胸怀大志,要高瞻远瞩夫志当高远,宜惜圣贤,宜绝情欲,宜弃停滞张载甚至提出了立心为天地,立命为民,续前事不忘,和为天下的远大志向,这是天下所有学子一生求学的崇高目标

因为文学创作是一个以情传情,以理传情,由内而外的过程,崇高与卑微的志向,大小,远近在文艺作品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崇高的志向和深邃的志向是两个志向相同的作家因为性格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快乐的人的诗会潇洒,诚实的人的诗会庄重,高雅的人的诗会高雅,冷静的人的诗会美丽,冷涩的人的诗会干枯贫瘠,富有的人的诗会丰富,感人的人的诗会悲愤,诚实的人的诗会悲壮,豪放的人的诗会不羁,人的诗会脱俗我真诚地希望有志之士的作品,必然具有不凡的特色,如根旺者实成,膏旺者艳这类作品也会有闪耀千古的艺术魅力屈原的作品因其清净心而受衣,被,诗,非代的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Copyright 2014-2020 免责声明 http://www.cshy5.cn 网站首页| 投诉与建议 | 网站地图 | |备案号: 闽ICP备2022005363号-4 认证